“發放救災物資時,你先發自己村民小組,其他村群眾意見很大,建議你下次改正,做到‘一碗水端平’。”近日,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火德紅鎮銀廠村的專題組織生活會上,一位黨總支委員這樣批評村副支書,辣味十足。
  面對突如其來的6.5級地震,魯甸縣把抗震救災作為全縣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踐行群眾路線最現實的考場。圍繞“我是誰?為了誰?抗震救災工作怎麼做?”的主題,魯甸縣把民主生活會搬到了一線的帳篷里。
  在火德紅鎮機關支部的一次專題組織生活會上,為了及時把救災物資發到群眾手中,支部書記當即決定,中斷會議,先發物資,開會實行“分段開”。記者瞭解到,魯甸全縣27家黨(工)委777個黨支部通過專題組織生活會上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找到問題11200餘條,評議黨員12745名,942名黨員獲得“差”評,占總數的7.4%。
  “為保證陽光操作,物資領取人必須簽字,向社會交一本明白賬!”魯甸縣監察局副局長鄭華遠在騾馬口臨時安置點檢查時說。通過建立健全救災款物信息公開制度,魯甸對物資接收和發放登記台賬等手續,進行日清日結監督檢查。截至9月29日,當地已累計發放帳篷65904頂,棉被17.43萬床,炊具4.36萬套,大米4854.9噸,食用油60.03萬升,礦泉水44.75萬件。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昭通軍分區還成立1個臨時黨委、12個臨時黨支部,“軍分區在抗震救災中第一時間到達,最後一個回撤,進入到災後重建後,各類救援力量陸續回撤,但軍分區部隊至今仍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昭通軍分區政委張亮說。  (原標題:帳篷里的組織生活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bvdqg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